內容來自sohu新聞

經濟三季報出爐 專傢:前期穩增長效果不斷顯現



苗栗獅潭汽車貸款中國經濟升降起落傳遞新信號

專傢稱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仍不斷顯現

備受關註的中國經濟三季報19日“出爐”: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回落至6.9%的同時,就業、消費、居民收入、能耗等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呈現出增速換擋、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有序推進的發展勢頭。

中國經濟三季度增速何以回落?經濟增速還會繼續下行嗎?我國能否完成全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

挑戰疊加6.9%來之不易

進入2015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略微放緩,三季度GDP增速從一、二季度的7%回落至6.9%。

據國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進入三季度後,國際和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是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仍在調整分化、復蘇動力不足,世界銀行[微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等機構紛紛下調瞭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加之美國加息預期強化,世界大宗商品市場、股市、匯市出現動蕩,加劇瞭中國出口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全球經濟進入長周期的下行階段,一大突出特征是經濟增長呈現長期低水平波動,導致世界貿易流量下降,對中國產能的吸收能力減弱。

國傢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東琪表示,在國內外經濟共同轉型、世界市場需求低迷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實現7%左右的增長來之不易。

“部分區域和行業的走勢分化更加明顯。比如,上遊能源重化工行業困難在增加,但下遊產業發展比較穩定,表明結構調整在向縱深推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當前經濟仍呈現“築底企穩”態勢,調整符合規律,轉型符合方向,發展符合預期。

中國經濟前景可期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成色十足”,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自我國黃金周確立以來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

而在整個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08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在投資和出口乏力的背景下,消費“這駕馬車”穩健發力,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最高,達到58.4%。

除瞭三大需求結構的優化外,還有一些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孜孜以求的變化正在發生:

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在三次產業中繼續“領跑”,占GDP的比重為51.4%,比去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1至9月份,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7%;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同比增長15.8%;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已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同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繼續“跑贏”同期GDP增速。

盛來運認為,國內外因素疊加的下行壓力,經濟梯度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推進以及消費升級蘊含的支撐力,加上改革創新釋放的新動力,將共同作用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以消費升級為例,尼爾森大中華區總裁嚴旋認為,盡管中國國內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不斷攀升,但與美國等經濟體近70%的比重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和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將會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隨著新動力的成長,中國改革繼續推進,創新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沖下行壓力。”盛來運認為,四季度以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有條件保持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收官季”需全力以赴

從歷史經驗看,四季度“收官季”的表現,對全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業內專傢認為,部分指標波動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但穩增長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我們既應對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懷有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對沖下行因素,管控好潛在風險。

張立群註意到,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停止瞭此前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月度出口降幅收窄,房地產銷售回暖,基礎設施投資走穩。此外,金融數據反映的居民和企業需求也在增加。

“這些都表明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仍在不斷顯現,經濟在企穩向好的變化中。未來幾月情況預計會比三季度好,在此基礎上完成全年目標問題不大。”他判斷說。

有專傢認為,出口承壓態勢難以逆轉,消費短期內“獨木難撐”,第四季度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國傢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房屋信用貸款銀行年息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許昆林對記者表示,國傢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會議,對近期促投資穩增長進行再部署,明確提出第四季度要把促投資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實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陳東琪說,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進展,除瞭著力創新調控方式外,還要註意宏觀調控和體制改革措施相結合,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專傢普遍認為,下一步頂住下行壓力、集聚發展動能,需要充分調動中央與地方的兩個積極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宏觀政策加力增效、狠抓措施落地,才能為明年發展打好基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51020/11472352376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el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